从Linux到DeepSeek,一本书揭秘开源如何重塑数字经济与国家创新战略
发布日期:2025-04-22 作者:中阅图书 浏览量:42 次
开源原意为开放计算机程序源代码,人们可以根据协议自由下载、学习、使用开源代码,也可以在原有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并遵循开源协议公开其源代码。一开始,开源只是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计算机程序员为反抗计算机软件厂商垄断而采取的行动。但以开放(Openness)、对等(Peering)、分享(Sharing)以及全球运作(Acting Globally)为代表的开源软件生产协作方式激发了创新激情,吸引了无数程序员参与,并逐步发展成为开源社会运动。“协作”——大规模“人人生产”,可以更加完全、更加有效地利用人的技能、天赋和智力,整合集体知识(由许多参与者组成的)、集体能力、集体资源,完成的成果远远超过一个单独的个体所能完成的。
得益于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平台及通信工具的出现促进了开源人士的交流和互动,有关开源的在线技术论坛及社区蓬勃发展。借助互联网,人们更容易获取计算机程序源代码,使得计算机程序源代码大规模生产协作成为可能。众多新涌现的互联网公司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选择开源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这为开源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开源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宣布将开源软件系统、供应动力总成以及电池。特斯拉开放其所有专利,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专利的传统观念,颠覆了工业经济的商业逻辑。开源也从一个软件专用术语拓展到开源硬件、开放数据、开放模型、开放内容、开放标准、开放组织等。特斯拉通过开源,打破了传统燃油车企业的技术垄断,通过企业间技术的共享、协作、竞争,打造丛林化创新平台,激发革新,形成集聚效应,构建新的行业生态圈,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通过开源代码的方式吸附更多的供应商加入,逐渐形成“特斯拉标准”。
2018年6月,微软放弃了15年来对开源的敌视态度,以75亿美元收购开源软件代码托管平台GitHub。2018年10月,IBM以340亿美元收购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RedHat)公司。一系列开源公司收购事件表明,开源这种技术极客的社会创新实践得到了认可。
开源在我国虽也经历30多年的发展,但其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策源性和赋能作用远未为人们所认知。多数人对开源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对开源本质及其社会运动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项目还不多,开源创新营商环境差强人意,开源创新与治理专业人才匮乏。
可喜的是,我国越来越重视开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次将开源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强调开源在驱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繁荣国内开源生态”的重点任务,设置“开源生态培育”专项行动。大家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是开源。开源作为社会存在的内在机理,开源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开源产业与开源服务业,开源与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及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关系,国际机构及主要发达国家有关开源的政策,开源社会存在将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推动开源创新工作?《开源前沿课》就是应时代需求,试图以故事和案例形式,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角度,解释开源存在的经济逻辑,同时阐述开源对人们思想及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数字经济中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开源,通过学习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集聚国内外开源创新力量,推动国家开源创新体系高水平规划,前瞻性布局,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
2024年6月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